左室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需要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鉴别1.5cm,磁共振心肌显像更有诊断价值由于50%以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家族史,对患者的血缘直系亲属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助于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脑血管的一种,它常发生于老年人身上。如果患有肥厚型心肌病者应如何进行保养呢?1.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故有该病的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如出现气促、乏力、心前区疼痛、晕厥,
心脏病人注意事项:中医认为是气血亏虚内伤七情、过食肥甘厚腻、劳伤过度所引起发病。中药是植物药 在治疗心脏病的中药有养心安神药 镇静安神药 补气补血药水气凌心加化痰湿药心绞痛加宽胸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药.心
主要病变为心肌肥厚,尤其主动脉瓣下部的室间隔和乳头肌最为明显,因而形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室腔常缩小呈s形裂隙状,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壁厚度之比大于1.5时,称为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心肌肥厚的部位也有突出
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有劳累后气急,昏厥或头晕和活动后心绞痛,与主动脉瓣狭窄相类似,约10%的病例因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引起心悸或体循环栓塞,晚期病例则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和肺水肿2.体格检查
有时在ⅱ、ⅲ、avf、v1、v2导联上也可有q波,其发生可能与左室肥厚后心内膜下与室壁内心肌中冲动不规则和延迟传导所致超声心动图表现:①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大于1.3∶1,
如出现气促、乏力、心前区疼痛、晕厥,宜尽早到医院接受就诊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脑血管的一种,它常发生于老年人身上如果患有肥厚型心肌病者应如何进行保养呢?1.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故有该病的家族史者应注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大多数本病患者在长时期内病情稳定通常认为有猝死家族史,年轻时有明显症状与体征
手术具体方法有:手术损伤较大,可发生室间隔穿孔、术中及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及室间隔膨胀瘤、主动脉返流等,有一定危险性。死亡率为3%~10%,术后早期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顽固性心力衰竭。
(二)主动脉瓣狭窄 症状和杂音性质相似,但杂音部位较高,并常有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音,第二音减弱,还可能有舒张早期杂音(三)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杂音相似,但多为全收缩期,血管收缩药或下蹲使杂音加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由于血流无梗阻,早期(甚至10~20年)症状少,预后良好,猝死发生率较低,但在有阳性家族史的青少年中常发生猝死。猝死原因多为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晚期可以合并心脏扩大而发生心力
本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其依据是本病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些患者出生时即有本病本病患者中可见到hla抗原的遗传基因型家族性病例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传递发病的
mri能提供更为详细的肥厚型心肌病形态学异常资料,能检测整体收缩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区域性的左室不同步运动,对于分析由左室充盈指标产生的模糊结果更有价值 肥厚型心肌病的mri诊断标准:①室间隔和(或
右室造影示:右心室内调节束影粗大明显,右室下前壁肥厚,右室腔稍缩小下一页例1 男,29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10个月入院患者10个月前出现发作性胸闷,部位为胸骨后,持续10~15 min,休息后自动缓解,
当人们被诊断患上心脏病时,感觉悲伤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感觉一直持续或者影响了正常生活,那么,病人就应该让医生知道过去的研究也发现,忧郁症会导致血压增高及心律不齐,曾经患过心脏病的人还会在忧郁症的影响下
二、内分泌紊乱 嗜酪细胞瘤患者并存肥厚型心肌病者较多,人类静脉滴注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可致心肌坏死病因二、体征 常见体征①心尖部收缩期搏动;由于心肌肥厚,可见搏动增强由于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心房收缩增强
3.x线检查典型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多见于梗阻型患者:①室间隔明显肥厚≥l.5cm,室间隔厚度/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3~1.5;②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贴近室间隔;③左室流出道狭窄;④主动脉瓣收缩
据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惠汝太教授介绍,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它会导致功能异常以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时有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是引起年轻人
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无论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帮助,室间隔厚度≥18mm并有二尖瓣收缩期前移,足以区分梗阻性与非梗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拟诊条件:(1)第2心音逆分裂,主动脉瓣区中晚期喷射性杂音在压差改变时杂音强度随之改变,可有第3、4心音;(2)颈动脉及心尖搏动呈双峰收缩波;(3)心电图有st—t段改变及异常q波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